文字描述由建筑师提供(译者:李思灵)
住宅所在场地属于建设用地,场地三面有墙围合,北侧和东侧有3米高的挡土墙,南侧有一道石砖矮墙。场地中几块混凝土墙立于平坦的地面上,承托起二楼的木构建筑。这个设计参照了周边地区的一种建筑方法,即用一块被架高离地的“人造土地”将上方生活区和下方停车区分隔开。
住宅底层架空的区域有扎实的地基加固,也带有几处坪庭,为午餐、运动和社区交流提供场所。这个建筑被设计为一个完全“后天性”高架式的住宅,因为高架式房屋最初一般被建造于湿地、斜坡之类的自然地区,但在这里,它被放置于人工改造过的建设用地上,所以说它是“后天性”的高架式住宅。
此外,这种高架形式有出色的防虫、防潮、防盗能力。在这里,通常被认为带负面形象的高矮三面围墙,被整合进了底层架空空间,这样设计也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场地。在二层平面中,生活区是围绕一个天井布置的,提升了住宅的采光和自然通风性能,同时使一二层隐隐有视觉上的联系。这个“后天性”高架式的设计创造了一个铺满整个住宅用地的半开放底层空间,以及一个较私密的二层空间,二层空间带有多个视野良好的开窗,住宅整体也和城市有适度的距离感。